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. Sp. Pl. 1: 360. 1753.
一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高40—90cm,分枝,无毛或近无毛,节部膨大。叶柄长2—5mm,无关节,被短硬伏毛;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,长5—15cm,宽1—3cm,基部楔形,边缘全缘,具粗缘毛,先端渐尖或急尖,上面具一个大的黑褐色新月形斑点,两面沿中脉被短硬伏毛;托叶鞘筒状,长1.5—3cm,膜质,无毛,顶端截形,无缘毛,或稀具短缘毛。花序穗状,在茎或枝上部顶生或腋生,直立或下垂,长3—8cm,花排列紧密,通常由数个穗状花序再组成圆锥状;花序梗被腺体;苞片漏斗状,边缘具稀疏的短缘毛;花被淡红色或白色,4深裂,稀5深裂,花被片椭圆形,长2.5—3mm,脉粗壮,近顶部叉分,外弯;雄蕊通常6;子房宽卵形,花柱2,基部合生。瘦果藏于宿存花被内,宽卵形,扁平,双凹,长2—3mm,黑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:4—7月;果期:6—10月。
产地:东涌、龙岗、盐田(张寿洲等 2708)、梧桐山、梅林(张寿洲等 0593)、塘朗山(张寿洲等 0893)。生于沟边湿地、田边路旁,海拔50—400m。
分布:全国各地。蒙古、朝鲜半岛、日本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印度、尼泊尔、孟加拉国、巴基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哈萨克斯坦、非洲(南部)、澳洲、欧洲及北美洲。